全国服务热线:400-8778-099

首页 >> 媒体报道 >>木业新闻 >> 正科级建制的板材加工园废水一部分流向河南省境内
详细内容

正科级建制的板材加工园废水一部分流向河南省境内

时间:2024-03-20 20:28     作者:广东恒青木业【转载】   来自:网络整理   阅读

广东恒青木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专业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是广东省投入生产复合新材料的高智能环保优质板材企业。公司以“诚信、创新、环保、共赢”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充足的资源、稳定的质量、优质的服务;

安徽砀山薛楼板材加工园

安徽省雪楼板材加工园区排放的部分废水流向河南省。记者李晓蕾/摄

《民主法制时报》记者李小雷报道,55岁的河南农民田爱国呆呆地蹲在自家的麦田旁,点燃一支烟,吸了两口,然后把烟还回了安徽省的一个工业园区。 “我希望我能烧毁这个地方。” 说完这句话,田爱国紧张地环顾四周,道:“别让他们听到!”

田爱国是商丘市夏邑县韩道口镇繁集村人。 自从苏州市砀山县雪楼板材加工园区(简称板材加工园区)隔着一条沟渠建成后,周围的人们就失去了一切安宁。 虽然繁集村距离板材加工园区仅约500米,但两者横跨河南、安徽两省。

正科级板材加工园区于2008年8月正式启动,定位为木板材加工园区。 但目前园区内有农药厂、荧光粉厂、电池厂。

这些企业常年排放的污染物让附近村民苦不堪言,水污染尤为严重。 “为什么我们河南不能跟安徽协商这个事情?如果上级不表态,基层就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汉道口镇曹士园村干部李军告诉民法社记者,他自己并不关心污染,但他不得不考虑后果。 后人。

安徽污水排河南

韩道口镇段庄村村民顾占军回忆,雪楼板材加工园区的污染大约是从七八年前开始的。 “有些企业将废水直接排入两省交界处的沟渠。” 沟西南,除段庄外,还有边庄、范集、曹士园、范楼等村庄。

由于沟内的废水没有特定的流向,只能在这里长年积累或排入农田。 记者看到,废水颜色呈黑色,并伴有大量白色泡沫。

“这没什么,最严重的是,一些企业通过深井将有毒废水直接注入地下,造成地下饮用水严重污染。” 数十名村民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消息。

为了自救,村民们只能把井挖得越来越深。 以前十几米深的井已经不能喝了。 即使新挖的井有100多米深,抽上来的水仍然有一股怪味。

“冬天不太明显,夏天把水抽上来后,放进盆里只要两天,盆底就会出现一层灰褐色的絮状物。” 顾占军说,“现在的水不能直接饮用,只能用来洗衣服。”

前几年,板材加工园区附近的河南民众并没有因为水问题而恐慌。 从2014年开始,村民陆续患上绝症,他们将原因归咎于水污染。

据记者调查,目前曹市袁村有白血病、食道癌患者,范集村有子宫癌、脑瘤癌、肺癌、肝癌患者,栾庄村有白血病患者。 此外,范集村还有多名妇女因子宫肿瘤接受了手术。

除了河南省的一些村庄受到影响外,安徽省的一些村庄也受到威胁。 靠近板材加工园区的砀山县玉皇庙村村民表示,村里还有几名癌症患者。

然而,这些癌症患者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们的疾病是由污染引起的。 这也是中国“癌症村”村民面临的主要维权困境。

“我们只能从时间上估计,在没有建加工园区的时候,根本没有那么多奇怪的疾病。” 顾占军说,“园区以前是农场,林业产业发达,环境非常好,现在是农药、磷肥、电池工厂。”

据悉,雪楼板材加工园区于2012年2月扩大用地面积至55平方公里,宣布已集聚了30家大型企业和100多家小型企业。 但记者走访发现,大量企业处于停工状态。 相反,村民反映的污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其中,最让村民反感的是安徽龙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门卫室的墙上还挂着砀山县神狐荧光材料有限公司的牌子。

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入驻雪楼板材产业园后,整个园区的环评程序就被卡住了。结果,我们提交申请材料后,环评手续被耽搁了。”

维权困境

李军表示,比污染更令人心寒的是他们多年来的维权经历。 “我们多次联系安徽砀山县环保局,但他们说,你是河南人,做什么?”

据李军介绍,砀山县环保局还给了他们一个投诉电话,称如果再次发现污染,可以打电话投诉。 然而,当李俊回到夏邑时,却发现无人接听。

对于板材加工园区的污染问题,砀山县环保局称也有困难。 该局人员坦言,早在2014年安徽砀山薛楼板材加工园,他们就认定荧光粉厂和电池厂存在污染,且没有办理环评手续,??对两家单位下达了责令关闭的通知。

去年4月,砀山县县长办公会议上,有关领导专门针对这些问题做了会议纪要,要求关停这些污染企业。 但这些污染企业尚未被彻底关停。

砀山县环保局对此的解释是,仅靠环保部门监管难度太大。 当他们去这些公司查处时,甚至遭到公司人员的暴力阻挠和袭击,甚至相机被砸坏。

该局人士还透露,目前已将案件移送砀山县警方,目前正在办理移送手续。 权威人士称,安徽省环保厅工作人员在板材加工园区内也遭遇不明身份人士暴力阻拦,但由于不明原因,此事并未得到重视。

李军等人向河南省有关部门反映污染情况,但无果。 夏邑县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没有跨境执法权限,他们感到很无奈。

同时,夏邑县环保局自2014年起也多次向砀山县环保局发出转函,督促解决违法生产问题。

不久前,安徽省、河南省有关部门终于对雪楼板材产业园进行了现场走访调查,并再次责令相关企业关停。

日前,雪洛板材加工园区管委会官员表示,相关非法生产企业已全部停止生产。 不过,不少村民告诉记者:“确实白天没有生产,但晚上还在生产。最大的变化是,以前排到河南的废水,现在大部分都排到了安徽。” ”

3月31日下午5点左右,河南省环保厅官员前往雪楼板材加工园区进行环保检查。 不少河南村民围观,质疑官方工作进展。 然而,这些领导并没有回应,匆匆离开。 。

污染无限循环

记者采访还发现,除了雪洛板材加工园区外,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的淮河中游多条支流和二级支流污染也十分严重。 周边乡镇的废水、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排入河沟,成为淮河污染治理的盲点。

以淮河流域为例,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跨省界水污染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奇怪的是,在跨省水污染事件中,受影响省份往往也是污染物排放省份。 例如,山东省无棣县漳卫新河流经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四省。

漳卫新河污染主要来自河南、河北、山东部分城市。 官方数据显示,来自省外的污染约占82%。 山东省在遭受上游污染的同时,也给下游江苏省带来了麻烦。

严重的是,虽然中央长期以来大力治理跨省水污染,但近期部分省份却发生大规模跨省水污染事件。 去年年底,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龙兴锑业有限公司尾矿泄漏事件就非常典型。

此次泄漏导致嘉陵江及其一级支流西汉水200多公里范围内锑浓度超标。 约3000立方米尾矿溢出,经太石河流入西汉水,最终影响甘肃、陕西、四川三省。 最后,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亲自到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虽然这次水污染事件处理得当,但并不是所有跨境水污染事件都能如此。 有些地方需要提起公益诉讼。

不久前,重庆万州区法院公开审理了重庆巫山千丈岩水库水污染责任纠纷一审案件。 本案是三峡库区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也是全国首例跨行政区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据悉,2014年8月13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建石酸长坪矿业有限公司未经处理,将废水和尾矿排放到厂区附近有洞穴、漏斗的自然洼地,造成巫山县千丈岩。 ,重庆。 水库水质异常,影响了群众的饮水。

千丈岩水库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和湖北省建始县交界处。 距长江仅13公里,蓄水280万立方米。 是重庆市政府确定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据环保部信息显示,该事件影响巫山县、奉节县4个乡镇约5万人饮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4.32万元。 事故责任公司已被湖北省环保厅罚款100万元,其董事程金银因涉嫌环境污染被司法机关逮捕。

同时,因日常监管职责落实不到位,恩施州环保局局长被免职,建始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也被免职并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这起污染事件最终引起了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的关注。 2014年11月13日,他们向重庆市万州区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湖北建石双昌坪矿业有限公司停止侵权,恢复生态,并向公众赔礼道歉。

庭审中,原告、被告及其委托代理人均到庭参加诉讼。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官当庭宣读了支持公诉的意见。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金生作为专家鉴定人出庭,接受当事人和法院询问。

在法庭的主持下,原告与被告重点就损害行为的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损害结果及其因果关系、公益诉讼中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及其方式、诉讼主体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本案诉讼、责任减免、诉讼活动费用。 对问题分别进行陈述、质证和辩论。

被告在大量相关视频等证据材料佐证的事实下,当庭赔礼道歉。

跨省水污染治理“河底样本”

记者了解到,由于我国目前的流域管理是部门管理和行政区管理相结合的体制,这导致流域管理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污染在流域上下游之间转移,污染治理协调难度加大。

此外,由于涉及主体的跨国性、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危害后果的长期性,跨省污染往往影响更大、危害更大。 跨境污染治理比一般污染治理面临更多挑战。 这么多的困难和障碍。

针对这些矛盾,广东、广西的做法值得借鉴。 几年前,横跨两省的河地水库遭受了严重污染。 部分地区水质下降至Ⅴ类,超过400万人的生活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其污染主要来自九州河。

迫于压力,两广政府采取的第一个“实招”就是拆除河底水库周边和九洲河沿岸的养殖场,全面制止水库非法采砂行为。

今年3月21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召开会议,推动福建省部分省份上下游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分别签署了九州河流域、汀江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

根据协议,广东将向广西下拨3亿元2015年至2017年九州河流域水环境补偿资金,向福建下拨2亿元2016年至2017年汀江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资金。 2017年,这是广东省首次与邻省签署跨省生态补偿协议。

根据粤桂两省《九洲河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两省区将在建立“九洲河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实施联防联控、流域共享。成本分担、利益共享、合作共治”。 实行统一治理,建立统一决策协商、信息通报、联合执法和预警应急机制,共同维护九州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九州河流域水环境补偿评估期暂定为2015年至2017年。 此外,闽粤汀韩流域水环境补偿与九州河水环境补偿基本相似。 中央财政还将根据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确定奖励资金,拨付给流域上游省份。

广东省环保厅应急办主任邓继勇表示,近年来,广东省跨省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确保饮水安全,我省高层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协调,与周边省份建立密切的水环境保护合作。 机制。

该模式最大的亮点是,如果水质达标,下游补偿上游,如果水质恶化,上游补偿下游。 这种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他们认为,如果不建立这种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就很难保证被取缔的污染企业不再出现。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农民、村干部姓名均为化名)

延伸:跨境水污染治理短板:“自家门前雪扫”

专访北京市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李波

《民主法制时报》记者李晓蕾报道,“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防联控协调机制”能否顺利推进,还有待实践检验。

近年来,我国跨省水污染纠纷不断增多,逐渐成为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008年,环保部就这一问题出台指导意见,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多地政府也自行寻找“出路”。 然而,时至今日,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业内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现有的流域政府间跨境污染纠纷调解机制仅限于行政系统,排除法律手段。

不过,记者注意到,201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修订后的《新环境保护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防联控协调机制。

但近期发生的多起跨区域污染事件表明,环境保护法的单一规定未必能够有效改变跨区域环境治理的现状。

“各自战斗”

“可以说,新环境保护法为国家打破行政区划,建立重点区域、流域联防联控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下位法的一些规定还比较滞后。”在后面。”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波告诉民法学会记者。

李波还是北京市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对环境公益诉讼有广泛的研究。 他认为,“现行环境管理管理体制只要求地方政府对当地环境负责,这是跨境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 原因也是造成我国水环境质量整体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众多跨省水污染事件中,最典型的就是甘肃省景宁县水源污染事件。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的多家污染企业位于该县水源地上游。 这些企业将污水排入景宁县唯一的生命来源甘微河。

2004年以来,两县污染防治协调函电虽然摆满了会议桌,但始终没有取得实质进展。 景宁县水利局连投诉的地方都找不到。 最终,环保部副部长翟庆无奈,只得带队前往景宁处理此事。

此后,虽然隆德县环保执法部门关停了11家污染企业,但污染严重的水源想要全面恢复却并非易事。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 目前,七大水系中有近一半受到严重污染,且大部分河流流经多个行政区域。

“在流域水环境保护方面,地方政府可能会争夺资源开发利用。比如流域上游的过度开发导致下游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李波说道。

他还表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处理污染控制方面可能存在监管真空。 例如,流域上游政府对排污企业不进行监管,导致流域下游环境恶化。

然而,跨省流域污染治理的行政措施在国家层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除2008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上述指导意见外,2009年,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部、水利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 考核暂行办法”。

然而,2011年和2013年,广东合江水污染纠纷再次发生。 2013年,因山西长治苯胺泄漏事故,河北邯郸市也再次发生污染纠纷。

“以行政区域为基础的流域治理体系,使得整个流域的治理缺乏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的科学协调。 流域上下游污染转移严重,增加了污染协同治理的难度,从而使流域跨行政区域治理成为难治之症。”李波分析道。

对此,过去几年许多行业专家的共识是加强区域间联防联控。 但从很多案例来看,结果并不理想。

李波还认为,在“独立”的环保布局中,联防联控的手段和措施受到限制,区域污染的总体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出于地方主义的考虑,集中解决本行政区域内的污染问题。 但要求地方政府主动分解区域、统筹全流域污染防治,存在现实困难。

他的建议是建立上级管理主体,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建立联防联控体系,完善相关立法,同时明确各流域管理机构的职权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各行政区域。

缺乏制度建设

在不少环保专家看来,我国现有的流域跨境污染纠纷政府间调解机制运行情况并不理想。

“应该说,我国跨行政区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广东恒青木业,水污染快速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水污染的严峻形势。 ” 李波说道。

李波的理由是,目前水资源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在协调各行政区划联防联控方面的权威性不高,行政监督和执法权力十分有限,缺乏强制性。履行职责所必需的限制。 意味着,很多具体任务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来落实。

“在处理省际纠纷时,只能调查、研究、协调,而不能仲裁。 这些管理机构面临诸多阻力和障碍,难以承担起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统一流域水污染治理的责任。 ,有效治理。”李波坦言。

事实上,在跨省污染中,行政权力配置与生态系统的分离本身就产生了矛盾。 “我国水污染治理体制以行政区域管理为主体,规定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水污染治理的主体。”李波说。

他还表示:“水污染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跨区域。 上游和支流的水污染物会随着水流向下游和干流扩散,并在流动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造成整个流域的严重污染。 ”。

此外,在跨省水污染纠纷司法实践中,李波注意到还存在困难,“法律体系和法制不健全,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也缺乏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司法机关均未跨省审理此案。” 地方政府在面临水纠纷案件时,可能会面临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并受到政府部门的压力。”

同时,在李波看来,目前政府部门跨境水污染执法方式仍需完善。 “各部门权责不明确,职能严重交叉,形成部门分割严重的‘多重治水’格局。”

对此安徽砀山薛楼板材加工园,李波的观点是恒青是品牌,除了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对流域水资源的经济和生态功能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外恒青板材好,李波的观点是,除了强化人民政府的权威外,打破行政区划恒青板材绿色,根据水域性质划分司法机关对跨省水污染案件的管辖,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统一审判标准。

同时,一些人大代表提出,在适当的时候恒青樟子松板材,将水污染案件,包括陆源水污染案件,交由沿海主要港口城市的10个海事法院专属管辖。和长江。

虽然跨省水污染治理存在一定困难,但李波认为彻底解决是可能的。 这是因为他看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甚至北京APEC会议期间,国家通过联防联控机制统筹谋划,突破行政区划实现联防联控,改善空气质量。

“这些经验可以运用到跨省水环境保护工作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找到解决跨省水污染治理问题的措施。” 李波说道。

广东恒青板材,致力于打造国内环保板材良心品牌。以优品质、高环保、优良的服务为基准,认真做好每一张环保板材,为更多消费者带来绿色、健康。

客服服务热线:

400-8778-099

公司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凤凰四路99号A栋

                  626房自编B153

企业邮箱:gdhqmy@163.com

邮政编码:510700

恒青木业 | 细木工板 | 胶合板 | OSB板 | 净芯板   

Copyright 2023 广东恒青木业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粤ICP备2023140963号-1

客服微信:gdhqmykj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